培养方案
当前位置: 首页 -- 教学工作 -- 培养方案 -- 正文
2024版心理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
发布时间:2025-03-21        浏览:

一、培养目标

心理学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身心素质、较高的人文与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,系统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、基本研究方法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,德、智、体、美、劳等全面发展,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,能在教育、医疗卫生、工商企业、司法、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、人力资源管理等工作,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,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。

本专业学生在毕业后5年左右的发展预期目标:

目标1:成为具备高度社会责任感与职业伦理的心理学专业人才,展现出良好的公民意识与职业道德,重视个人身心健康发展,在职业生涯中坚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与行为准则。

目标2:牢固掌握心理学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,具备严谨的科学思维能力和扎实的研究方法基础,能够独立思考并有效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心理学问题,持续关注并融入学科前沿动态,具备终身学习的习惯与能力。

目标3:精通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、人力资源管理、心理测量与评估等核心技能,在教育、咨询、企业等多个领域中,能够独立或协作开展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服务与管理工作,展示出卓越的专业素养与领导力。

二、毕业要求

根据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和本专业培养目标规定,毕业生应达到如下要求:

1.品德修养 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、人生观和价值观;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;崇尚劳动,认识到劳动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;具有人文底蕴,理解文化多样性对心理的影响;树立健康的积极的审美观;秉持科学精神,严格遵循心理学研究的伦理标准;具备高水平的职业素养,能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;富有社会责任感,致力于促进公众心理健康。

1.1 【道德修养】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、人生观和价值观,了解国情社情民情,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、政治认同、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,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;崇尚劳动,认识到劳动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。

1.2 【人文科学】具备一定人文和艺术素养;树立健康的积极的审美观;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,尊重和热爱科学,具有求真务实的现代科学精神。

1.3 【职业素养】严格遵守职业伦理和行为规范;致力于提升公众心理健康水平,促进社会和谐发展。

2.学科知识 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、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,掌握本专业基本的研究方法,了解本专业及相关领域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。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,掌握心理学的核心概念、理论框架及其关键研究成果;掌握本专业基本的研究方法。

2.1【综合知识】掌握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;具备必备的英语、计算机知识;了解人文、科学和艺术的基本知识;拥有基础的体育知识。

2.2【专业知识】具备扎实的心理学及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,掌握心理学的核心概念、理论框架及其关键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;掌握本专业基本的研究方法和专业技能。

3.创新能力 具备逻辑思辨能力,能够发现并分析心理学及相关领域的问题;运用创新思维提出独特见解和解决方案;养成良好的创新实践意识,积累一定的创新创业经验,形成初步的心理学应用创新能力。

3.1【逻辑思辨】具备逻辑思辨能力,能够敏锐地发现并深入分析心理学及相关领域的问题;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,善于发现问题的关键所在,并能基于充分的证据形成个人的判断和见解。

3.2【创新实践】运用创新思维,在面对专业问题时能够提出独特的见解和有效的解决方案;能利用第二课堂完成专业实践、社会实践、创新创业实践及劳动教育等实践活动,养成良好的创新实践意识,积累一定的创新创业经验,形成初步的心理学应用创新能力。

4.应用能力 具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,能够对心理学相关领域的复杂问题进行综合分析,并提出可行的对策或解决方案;具备面向各类组织和人员开展社会心理服务的能力。

4.1【问题解决】具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,能够对心理学相关领域的复杂问题进行综合分析,并提出可行的对策或解决方案。

4.2【心理服务】具备心理学专业的基本技能,拥有面向学校、企事业单位等各类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、心理辅导、心理测评、人力资源管理及其他相关服务的能力。

5.信息素养 具备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,能够熟练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获取信息,能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、分析和加工,以解决复杂问题;掌握数据管理和分析的基本技能;具有良好的信息安全意识。

5.1【信息应用】具备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,熟练运用常用的办公软件及数据处理软件,以有效解决学习与工作中的实际问题;能够有效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,提升学习效率。

5.2【信息安全】具有良好的信息安全意识,确保研究参与者或来访者的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;保障信息处理过程中的安全性与合规性。

6.沟通表达 具备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,能够清晰准确地通过口头和书面形式与同行和社会公众交流;善于倾听他人观点,有效传达心理学专业知识;在咨询和治疗中运用沟通技巧建立信任关系;能够撰写专业的心理学报告和论文。

6.1【口头沟通】具备良好的口头沟通能力,能够清晰准确地与同行和社会公众交流;善于倾听他人观点,运用沟通技巧在咨询和治疗中建立信任关系。

6.2【文字表达】具备优秀的文字表达能力,能够准确无误地传达心理学专业知识;能够撰写专业的心理学报告和论文,有效传递研究成果。

7.团队合作 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,能够与团队成员和谐相处,营造积极的团队氛围;在协作中运用心理学知识增强团队凝聚力和效能;作为团队成员或领导者时,能够有效发挥协调与指导作用;支持团队决策过程。

7.1【团体协作】能够与团队成员和谐相处,促进积极的团队氛围;在协作过程中运用心理学知识增强团队凝聚力和效能。

7.2【团队组织】作为团队成员或领导者时,能够有效发挥协调与指导作用;积极参与和支持团队决策过程,推动团队目标的实现。

8.国际视野 具备国际视野和国际理解能力,了解国际动态并关注全球性心理学问题;能够进行跨文化沟通,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性与多样性;能够运用心理学视角分析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行为与心理特征。

8.1【国际洞察】具备国际视野,关注全球性心理学问题和国际动态;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性与多样性,具备跨文化理解力。

8.2【跨文化实践】掌握至少一门外语,能够流利地阅读、写作和口语表达,能够跨文化沟通;能够运用心理学视角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行为与心理特征。

9.持续发展 身体健康、心理健全,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自我管理、自主学习能力,通过不断学习,适应社会和个人可持续发展。

9.1【身心健康】具有健康的体魄,掌握一定的军事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,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军事训练标准;具有健全的人格、良好的心理素质。

9.2【终身学习】具备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;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,关注心理学及相关跨学科领域的前沿进展,了解行业发展趋势,适应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,持续更新专业知识体系。

三、学制、毕业学分及授予学位

本专业标准学制四年,学校实行学分制管理下的弹性学制,允许学生在3~8年内修完规定课程,修满170学分准予毕业。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,经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核通过,可授予理学学士学位。

四、主要课程设置

普通心理学、人体解剖生理学、心理与教育统计学、发展心理学、生理心理学、社会心理学、心理测量学、教育心理学、实验心理学、人格心理学、西方心理学史、咨询心理学、认知心理学、心理学研究方法。

五、课程体系及学分学时结构比例一览表

六、教学计划进程表

七、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的支撑矩阵

八、其他说明

  • 地址:山东省曲阜市杏坛路 1 号

    电话:0537-3196139

    邮箱:jsjyxy@jnxy.edu.cn

    邮编:273100

Copyright 2013-2018 济宁学院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      备案序号:鲁ICP备120144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