济宁学院心理学专业开设于2000年,2009年招收本科生,学制为四年,授予理学学士学位。2019年,心理学专业被评为教育部首批山东省一流本科建设专业。
心理学专业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。毕业生可在教育、医疗卫生、工商企业、司法及行政管理等领域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、人力资源管理、心理测评等工作。专业学习目标涵盖三大核心:一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,强化思想政治素养与科学精神;二是掌握心理学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,构建扎实的学科知识体系;三是培养心理健康教育、人力资源管理等实践技能。通过系统培养,学生将具备辩证思维能力、跨学科知识整合能力、人际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,以及创新实践能力,能够运用心理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,适应多元化职业需求。2019年,心理学专业被评为教育部首批山东省一流本科建设专业。
本专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、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,现有专任教师18人,其中博士3人、在读博士2人,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8.89%,4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比58.82%。师资建设注重“引育结合”,通过导师制培养青年教师、组织教学研讨、鼓励攻读博士学位,并聘请行业专家参与课程教学。教师团队成果丰硕,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3门,立项省级教改课题4项,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,并在山东省青教赛中获得一等奖2次。此外,我们积极开展科研工作,立项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10余项,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,其中核心期刊30余篇,出版著作3部,编写教材15部。教学投入持续加强,建成心理学虚拟仿真中心、生理心理实验室、团体辅导室等实训平台,累计投入571万元,为实验心理学、咨询心理学等课程提供实践支撑,同时配备眼动仪等科研设备,助力师生科研创新。实习基地覆盖教育、医疗、社会服务多领域,包括山东省戴庄医院、济宁学院第二附属小学、济宁市特殊教育学校等10余个优质单位,保障学生通过毕业实习提升岗位适应力。
心理学课程体系以“应用型”为导向,分为四大模块:通识教育课程、专业核心课程、方向拓展课程和实践创新课程。通识教育课程涵盖思政、外语、计算机及人文素养类课程,夯实综合素质基础;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普通心理学、发展心理学、实验心理学、心理测量学、咨询心理学等,构建学科知识主干;方向拓展课程分设心理健康教育和人力资源管理两大方向,强化职业能力;实践创新课程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实务训练、人力资源管理实训、毕业实习及科研项目,提升岗位适应力。此外,心理学专业另设第二课堂,融合科研创新、社会实践与学科竞赛,全面培育应用型人才。
心理学专业紧密对接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需求,依托省级一流专业平台,培养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能力的心理学专业人才,为教育、医疗、企业等领域输送优质人力资源。